您所在的位置: pg游戏官方网站app-pg试玩版网站 - 新闻> 媒体聚焦
香港商報網:在漢央企智慧力量鑄造超級工程「壓艙石」
碧海之上,長空之下,全長24公里的深中通道如鋼鐵巨龍蜿蜒在伶仃洋上。當前,這項國家重大工程已順利通過交工驗收,標誌着這座歷經7年前期籌備、7年艱苦建設的世界級跨海集群工程圓滿完成各項建設任務,工程質量通過「大考」,即將在萬眾矚目中「上崗」,畫上珠江口「黃金內灣」a字形交通網絡骨架的關鍵一橫,開創灣區交通發展新格局。
深中通道連接深圳、廣州和中山三地,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樞紐工程,是集「橋、島、隧、水下互通」於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。其中,深中大橋是深中通道關鍵控制性工程之一,全長2826米,為主跨1666米的三跨全漂浮體系鋼箱梁懸索橋,是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。大橋單個錨碇重約100萬噸,是世界最大海中錨碇。
「錨碇,就像大型秤砣一樣深嵌海中,東西方向兩個錨碇共同承受着大橋主纜以及鋼橋面的拉力,我們採用地連牆施工突破大橋海底的中風化岩層,坐落在堅硬岩層上能夠形成更穩定的結構。」中交二航局深中通道項目技術負責人肖文福說,單個錨碇採用2個65米直徑的「8」字形地連牆基礎設計建造,為了突破大橋海域的淤泥地質和高強岩層,形成穩定施工環境,最終選定「圍堰築島 錨碇地連牆」方案,在海上建一個類似人工島的圓形場地,變海上為陸地施工。
2018年3月,圍堰施工正式開啟。團隊將158根單根直徑2米的鋼管樁連成內徑150米的正圓。「海床下是10米厚的淤泥層,非常柔軟,直接打樁就像在豆腐腦上插筷子,精度和穩定性難以控制。」肖文福說,團隊先排出淤泥中的水固結淤泥層,在圍堰中心點200米直徑範圍內對海床面2米深度的地層進行開挖清理,並拋填砂石墊層。
隨後,項目部團隊採用插板船在圍堰內經過半月的作業,將6萬個高達25米的塑料排水板深入淤泥,與砂石墊層共同形成完整的排水通道。淤泥中的水在排水板表面透水布和內部凹槽在砂石墊層加載作用下,排到砂石墊層之上的海水中,鋼管樁施沉就有了穩固環境。
「傳統導向架施打鋼管樁,要通過焊接把導向架固定在臨時鋼平台上,僅焊接就要六個小時,海上施工風險極大。」 肖文福說,團隊採用鎖扣式鋼管樁,在鋼管之間插打鋼板,將其鎖固成一個整體,再通過自主研發的機械液壓騎跨式導向架分別夾緊已施沉的鋼管樁,進而施沉下一組鋼管樁,如此反覆直至合龍,僅15分鐘就將導向架夾緊在已施沉的鋼管樁上,較傳統方案效率提升一倍。
2018年11月,158根鋼管樁施打完成,圍堰實現毫米級誤差合龍。項目團隊向圍堰內拋填中粗砂,正式形成陸域施工環境。鋼圍堰,成為錨碇施工的銅牆鐵壁。
2021年12月,大橋兩個錨碇主體結構全部完工,為深中大橋後續建設提供了堅實「壓艙石」,為大橋主纜架設、鋼箱梁吊裝奠定了先決條件。(記者 張迪 通訊員 杜才良)(來源:香港商報網 2024-06-30)